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太子叁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太子叁的功效与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太子参的功效有哪些?
太子参的功效: 益气健脾。主治小儿病后虚弱、倦怠乏力、纳少口干、消瘦等病症。
【临床应用】
1) 治疗小儿虚汗。
2) 治疗小儿发热后体虚,不思进食。
3) 治疗成人病后体虚、纳少、乏力、心悸、口干。
【保健与食疗】
1. 太子参的食用与食疗
太子参淡淡的甘味,淡淡的好闻的清香,淡淡的颜色。
食疗可制作药膳、菜肴、汤肴、火锅、药酒、饮料、糕饼、糖果等。甜、酸均可相配。
2. 药膳
补品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了,滋补,似乎成了人的常态。
我时常给家里的老人寄一些野灵芝,这么做是为了调理他们的身体。除开灵芝,参类药材我也有寄过。人参和红参是不错,就是有点费钱,后来我改用了太子参。
不是所有贵的东西就好,便宜的药材就没有滋补的作用。适合家人食用才是关键,太子参同样能很好的滋补身体。比如肝气郁结,理气药当为首选;又比如风寒感冒,以解表药为主。
不是说贵重的东西全给它放上去效果更好,这样根本就没有用。
广东的朋友煲汤,也会往锅中投入太子参,太子参滋补能力并不弱,只是“出身”差,向来被人遗忘。
不少人存在固有印象,觉得凡是带“参”类的药材必定很贵。但是太子参可不是,和人参比起来差甚远。与人参来源的相同的参类中药,滋补作用强,价格很贵。太子参则是石竹科的植物,它和“参”究竟有何渊源?
其实也就是因为功效上相似,你贵你能补,我便宜我也能补。
我们这边称它为“娃娃参”,它的形状很小,外观上和人参有几分雷同,但是太小了,就像是米粒一样。我们所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句话,适合用在太子参身上。
太子参,又名童参、孩儿参。究其得名,一因其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为诸参最小;二说其药性平和,尤其适合孩童和老人食用,故而得名。
作为补气药,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肺、脾二经,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其形态以黄白、厚、无须根为佳品,主要营养汇聚其根部,有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肺燥干咳、自汗口渴、气阴亏虚、倦怠乏力等脾、肺二经病症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1、益气健脾
太子参于酷暑时节成熟,故而其性味甘温,其色黄入脾,有很好的健脾之功。
太子参成熟于夏季,故兼入心,对于心脾两虚之寒症有很好的作用,有益气养阴之功。
中药中有许多参,人参、党参、太子参、玄参、苦参,除了本地的参,还有外来的西洋参,形形色色的参让大众挑花了眼。参古代写作“蔘”,简直就是按照人参画下来的一样。今天我们谈一谈另外一种参——太子参。
现代所用的太子参与古代不同,古代的太子参就是个头小的人参,因为个头比不了大人参,就如同大人参的孩子,于是就有了“太子”一称。现代所用的太子参并不是个小的人参,而是一种新型的参。因为擅长治疗小孩子的虚汗,所以又被称为“孩儿参”、“童参”。那么太子参究竟有什么功效呢?我们且在下文一谈。
太子参味道甘中带苦,既不寒,又不热,性质很平和,就像是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不哭不闹,还很爱笑,让人很喜欢。正是因为太子参像小孩子,所以力量比较小,比人参的补气力量小了很多,更没有大补元气的作用,也不会用于元气大脱,汗出如雨下的危及情况。
太子参有一定益气健脾的作用,可以治疗脾胃气虚。病人常常表现为短气、乏力、自汗出、消化能力差等,太子参可以加强脾胃的运转能力,使脾胃的消化功能增强,进而加速体内物质的代谢,使气血生成,进而补充人体的不足。
太子参不仅可以补气,同时可以养阴,阴就是体内的滋养物质,如同水一般。阴虚就会出现口燥咽干、皮肤干燥缺水等表现,损伤人体津液的因素有很多,高热、多汗、多尿等都会消耗津液,太子参就登上了自己的舞台。
如果是气阴两虚,用太子参最佳。但是太子参的力量过小,不能单独用于气血损伤过重,要配合黄芪、地黄这些力量强的补气滋阴药物,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太子叁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太子叁的功效与作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