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吃中药黄芪有什么副作用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吃中药黄芪有什么副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黄芪对肝脏的危害有哪些?
黄芪对肝脏的危害有哪些
目前,没有科学数据表明按照规定剂量服用黄芪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反应。但是现代研究显示,过量服用黄芪会造成实验动物四肢麻痹、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性味甘,微温,归肺、脾、肾经,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收敛生肌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内热消渴、气虚水肿、血虚萎黄、痹痛麻木、半身不遂、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病症。
现代研究发现,黄芪的主要成分有三萜皂苷、黄酮、多糖、氨基酸等,可以用于治疗治疗冠心病、肺癌、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毒性心肌炎、肾小动脉硬化症、慢性乙型肝炎、宫外孕、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儿童直立性调节障碍、慢性肾脏疾病等病症。
本内容由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肾病科 副主任医师 樊威伟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女生长期喝黄芪的危害有哪些?
女生长期喝黄芪的危害有哪些
女性长时间服用黄芪容易导致燥热。
黄芪有补气健脾、利尿等功效,黄芪偏于温补性偏于温,如果长时间的服用容易导致身体出现燥热上火表现,需要及时停用。
黄芪是补气养血的中药材,对于气血亏虚、脾虚、水肿等病症都是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女性多用于气血不足、月经失调、月经量少。一般服用1~2周症状即可改善,需要找医生看是否需要继续服用。
黄芪建议在饭后一个小时服用,尽量不要空腹服用避免刺激胃肠。
本内容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临床营养科 副主任医师 董凤丽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黄芪对心脏有什么好处和副作用?
黄芪是一种中药材,药用历史已有上千年,其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属于强壮补药,具有补气固表、固本止汗、收敛生肌、托毒排脓、利尿消肿、强壮脾胃、补气通滞、活血医危等功效,并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菌、类性激素、降血压等药理活性,对气虚血亏、表虚自汗、精神不足、脾胃不壮、四肢乏力、子官脱垂、久病衰弱、浮肿和痈疽等症有显著疗效,《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和《本草纲目》等多部经典古药书都将黄芪奉为益气补虚的“上品”。
黄芪药食同源,不仅可以入药,还具有不错的的营养价值,其富含糖类、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B2、叶酸、锌、铁、钙、磷、硒等多种微量元素。药理学研究显示,黄芪含有黄芪多糖等活性成分,可增强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阻止放射线和化学物质杀伤白细胞,提高人体免疫力,尤其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的肿瘤患者,此外,黄芪多糖还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降低血糖,延缓糖尿病进展,降低尿蛋白,改善肾脏微循环,保护肾功能,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黄芪中还含有黄酮和皂苷等活性成分,黄酮类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可改变血管通透性,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抑制血小板聚集,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皂苷类物质可扩张外周小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抗炎、抗凝血,抑制脂质沉积和血小板聚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黄芪提取物注射液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血管血流量,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血管功能,可用于病毒性心肌炎和心功能不全的辅助治疗。
黄芪中分离出来的的黄酮和皂苷等活性成分的确对心脏有一些好处,也积累了一些实验数据,但是绝大多数都是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这些实验只能从理论上说明黄酮和皂苷等活性成分可能与心血管的生理过程有关,但要想说明黄芪对人体有同样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证实黄芪对心血管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临床应用中,黄芪可引起多种副作用,其中最常见的是过敏反应,可占到一半以上,主要包括皮肤过敏、高热、哮喘、过敏性休克等,黄芪引起过敏反应可能与其所含的蛋白质、多糖等成分有关,这些大分子物质属于完全抗原,机体受到这些成分的刺激会引发抗原-抗体反应,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减弱,耐受性降低,更容易引起副作用,应引起注意,一旦出现上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就医。此外,还有一些副作用可能与制剂有关,如注射液纯度不够、存在一些潜在的抗原杂质以及制剂中的某些添加剂等。
黄芪分生黄芪和炙黄芪两种。生黄芪的作用是托毒排脓,祛腐生肌善于走皮下。治心脏不好,一般用炙黄芪,善于走里,有补气养心的作用。
黄芪主产于中国的内蒙古,陕西,黑龙江等地也有分布。谈其他的功效,可以说全身都是宝,广泛用于临床治病当中。下面我给大家详细的讲讲黄芪的功效。
1,益气固表。黄芪甘温,入脾经为补益脾气之要药,可治疗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
2,敛汗固脱。黄芪能补益脾气、肺气的作用。益卫固表止汗,表虚自汗。又因黄芪善于升阳举陷,也能治疗脾虚中期下陷的久泻、脱肛、内脏下垂等。
3,利尿消肿,可治疗脾虚,水湿内停浮肿尿少。
4,托疮排脓。黄芪有补气养血之功,使正气旺盛,可收脱毒排脓,升肌敛疮之效,可以治疗疮疡、痈疥、溃疡等。
另外,黄芪还能调节血压,降低血糖。又可以增强人的免疫功能,保肝护肝的功效,强心利尿常用炙黄芪。
黄芪的营养成分也比较丰富,据现代医学研究,它含有氨基酸,蛋白质,核黄素,烟酸,维生素d等微量元素。黄芪能使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并能抗疲劳,抗流感的作用,对造血功能有协同帮助等等。
黄芪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中药,人们常常会用黄芪泡水喝或者炖鸡。早在汉代以前,《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以黄芪为药治疗骨疽的记录。中医认为黄芪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等作用。那么黄芪对心脏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副作用呢?
黄芪对心脏的作用有哪些?
(1)正性肌力作用
黄芪虽然是从古至今一直使用的中药。但是现代的科学家也一直都有在研究它,目前已有的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能够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让心脏的兴奋-收缩耦联活动得以加强,从而兴奋心肌细胞活性,改善心脏的功能。临床上开发了很多含有黄芪有效成分的中成药制剂和中药注射液用以辅助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
(2)调节血压
黄芪中含有的黄酮和皂苷等活性成分,可以扩张外周小动脉,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而且黄芪有利尿的作用,能够降低血容量,可以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同时也能减少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的负担。
黄芪的副作用和禁用人群
黄芪的副作用主要就是由于它补气和升阳过多导致的类似“上火”的症状,例如面红耳赤、咽喉肿痛、心烦意乱、头晕脑胀、睡眠质量下降等症状。从中医的角度以下人群最好不要服用黄芪,以免补药变毒药。
(1)阴虚火旺、湿热体质的人群不建议服用。
黄芪是一个温补的中药,主要的功效就是补气升阳。所以阴虚,湿热,热毒炽盛患者更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服用时要注意在医生的医嘱下再使用,不要自行服用。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吃中药黄芪有什么副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吃中药黄芪有什么副作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