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常用中药功效汇总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常用中药功效汇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书能查到各种草药的功效?
如果真学习,我国有一部新编本草纲目,其内容丰富,并含有对中草药的化学测验说明及配方主治等,共计四部,对初学中医或爱好者不太适应,必须从简单的学起逐步深入,还有一个小本即《中药四百味白话解》对初学或爱好者都有帮助。
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又是中草药的发源地,大约有一万多种药用植物,描写药用植物的书籍也是代代相传。
现今,被公认、而且方便阅读和查阅的草药的典籍,当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药典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从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2005年版、2010年版、2015年版,迄今为止已经颁布了10版,现行版本为2015年版。历版《中国药典》均经过国内医药界的院士、权威专家共同编撰和修订,所入选的药材不仅包含了药材的来源、性状、以及各项检测标准,而且详细描述药材的呃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禁忌以及日推荐剂量。《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共收载中药材和饮片品种618种,基本满足人们日常就医使用。
其次,比较常用的还有《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
《全国中草药汇编》共收中草药2000多种,包含了好多药典都没有收载的品种,各药均有名称、来源、形态、生境、栽培、采制、化学、药理、性味功能、主治用法、附方制剂等内容,可以参考借鉴,但药典收载的品种还是以药典为准。
《中药大辞典》也是中医药或相关领域工作者和中医药爱好者的一套重要工具书,全书收载药物6000多味,每一味药物下设异名、基原、原植(动、矿)物、栽培(饲养)、采收加工(或制法)、药材、成分、药理、炮制、药性、功用主治、用法用量、选方、临床报道、各家论述等内容。
《中华本草》是一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接主持的重大科研课题,全书30卷,另 立民族药4卷。共计载药8千余味,内容涉及中药品种、 栽培、药材、化学、药理、 炮制、制剂、药性理论、临床应用等中医药学科的各个方面。
其实,这方面的书籍还有很多,但我认为以上这些是比较有权威性的,都是近代的专家学者,在古代医书典籍的基础上钻研、修整、编撰而来,去粗取精,并融入了现代医学剂实践,相比古代的一些书籍更便于现代人查阅。
中药强调功效对应适应症,那我们还要四气五味归经干啥?
很简单,即使同一症状,却可有多种病因。而治疗不可以仅仅治标,那叫舍本逐末。要想标本兼治,就需要考虑到药物对病因的针对性,否则疾病就难以彻底治愈。
一个症状的出现,经常可有多因素综合的病机,功效方面,药物可以对症,却未必能针对病机发挥作用。即使针对病机发挥作用,也要考虑脏腑的耐受,这就是四气五味的意义,还要考虑到药物能否更加直接的针对病灶起效,而非绕了一大圈才体现效果,这就是归经的意义。
所以,功效对应适应症,只是选用药物的一个方面。同时,还要考虑组方时药物间成分的互相影响,因此必须有四气五味和归经来作为参照,否则就无法真正发挥药物的作用。
四气五味讲的是药性。四气有寒热温凉,针对人体,具有四种功能。温热者有兴奋功能,机体功能下降,肺衰则不能宣降祛痰固卫,黄芪干姜细辛薤白可用;心衰则不能疏布血液营养全身,桂枝薤白人参附子可用;脾衰则不能消化吸收,干姜霍香砂仁蔻仁可用;肝衰则不能疏泄气机调畅情志,桂枝吴萸茴香乌药可用;肾衰则不能生育固摄精化,仙茅灵脾巴戟附子可用,温热药物都有兴奋其功能作用,五味不同,各按照其所好归其脏腑。寒热者有抑制功能,机体非大热伤身耗能,败坏机体,不能过用,肺过热则伤脏成痿化痈阻其呼吸,石膏麦冬玉竹银花桑白皮鱼腥草蒲公英可用;心热过则吐鼻出血疡痈,神志迷乱,犀角地黄芩连紫雪可用;脾热过则吐泻痢疾出血,芩连头翁公英败酱可用;肝热过则眩晕黄疸情志不疏,丹皮栀子龙胆茵陈可用;肾热过则尿血淋闭,八正猪苓可用。
药物都有其共性和个性的一面,参芪归地姜附贞莲,诸脏腑气血阴阳不足皆可用,这是共性;二胡款冬百部祛痰,公英银花芩连解毒,砂仁蔻仁半夏焦三仙健脾化食,瞿麦扁蓄茅根猪苓利小便等等,可为个性药。当然各种药物又有各个兼有功能,百部杀虫,公英散结,瞿麦通乳,当为别用。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常用中药功效汇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常用中药功效汇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